时评
坚持“开门教育”的原则要求
——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系列谈之五
只有让群众参与到学习教育中,方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
当前,全区各地各单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那么,如何确保学习教育学有质量、查有力度、改有成效?读一则历史故事,就会有所悟、有所获: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会议讨论征粮工作和农民负担问题。会议中途天气骤变,一个炸雷击中礼堂木柱,会场中的延川县代县长不幸触电身亡。消息传开后,有位老乡借机发泄对公粮负担过重的不满。保卫部门的人听说后,认为这是一起严重的反革命事件,要严肃追查、公开处理。毛泽东同志知道后,立即制止了保卫部门的行动。他说:“群众发牢骚,有意见,说明我们的政策和工作有毛病。”随后,他通过扎实的社会调查,了解到群众的负担过重,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精兵简政,减轻了群众负担。
毛泽东同志对待群众“骂声”的态度、接受群众意见的举止,生动彰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完美诠释了“群众路线”,为当下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带来了深刻启迪——要想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就必须坚持“开门教育”,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开门教育”不仅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更是扎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选择。从“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到“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再到“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的意见是我们最好的镜子”……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群众路线就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善于倾听群众呼声,勇于接受群众批评,就是共产党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宝贵经验。只有让群众参与到学习教育中,方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作风建设持续向好;倘若“闭门造车”“自弹自唱”,不仅难以改进作风,还会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阻碍事业发展。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四风”刹住了没有、作风好不好、问题出在哪里,群众往往感触更真实、看得更清楚、发现得更及时。因此,坚持“开门教育”首先要“走出去”。广大党员干部当秉持“入山问樵、遇水问渔”的谦逊态度,深入基层一线,多坐坐群众的“热炕头”“小马扎”,多听听群众的“逆耳忠言”“弦外之音”,在听民声、察民意、访民情中精准把握“四风”问题出现的新形态、新变化,总结归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问题,科学采纳管用、实用的金点子、土方子,让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成为作风建设的着力点和风向标。
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坚持“开门教育”更得“请进来”。既要进一步畅通、完善监督和问题反映渠道,鼓励群众积极关注身边“四风”问题, 形成人人要监督、人人愿监督、人人敢监督的新时代群众监督机制,还要让群众真正成为“阅卷人”,将整改问题、整改方案、整改措施、整改进度、整改效果等向群众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评判,以严实的作风、坚决的态度把问题办扎实、办到位,以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强基层治理、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作风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恰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只要我们能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将“开门教育”落实落细落好,就一定能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塞上大地落地生根、化风成俗,以驰而不息抓作风建设汇聚起推动宁夏高质量发展的正能量。(虎 权)